瀏覽人次:
2537
網路人際互動術
在了解「網路人際互動術」前,我們先來反思下列情境你的選擇及反應。
1.網路交友中你會偏向跟暱稱具攻擊性、侵犯的人互動,還是正常帳號的暱稱?
2.若你是助教、教授、人資或是主管,看到一封由「gy7788@***mail......」所寄來的詢問信、求職信你會?
3.若一個不認識的人送交友申請給你時,你會怎麼評估是否加入好友?
4.你的生日是否是你的帳號密碼之一?有心人士可能利用你的生日作為破解你的密碼線索?或藉此獲取你的個人資訊?
2.若你是助教、教授、人資或是主管,看到一封由「gy7788@***mail......」所寄來的詢問信、求職信你會?
3.若一個不認識的人送交友申請給你時,你會怎麼評估是否加入好友?
4.你的生日是否是你的帳號密碼之一?有心人士可能利用你的生日作為破解你的密碼線索?或藉此獲取你的個人資訊?
透過片刻的反思,對身處數位時代的我們來說,網路的帳號、暱稱就像我們的名片、名字一樣具有代表性,因此不論是在一般的人際互動、學校生活或是職場工作上這都會有影響,例如:人資、公司與單位在收到應徵資料時,也會搜尋申請人的資料。對他們而言,能力和技術很重要,但同樣重要的還有申請人給人的印象。小編曾經在辦理開戶時,辦理人員就以此作為信用的依據之一,以了解你是否有不當的行為,以及是否可靠。
那究竟又是哪裡可能間接讓他人得知我們的處事的習性及態度呢?我們可以從「數位足跡」來說起。
數位足跡出現在哪裡?
1.Mail的用字
2.履歷或線上申請表
3.社群網站的頭像,IG、FB、Line等
4.社群網站上的朋友
5.網頁上「讚」的次數
6.在google或其他搜尋引擎(包含期刊、文章、PTT/Dcard發文等)用你的名字收尋到的內容和圖片
7.瀏覽的網站,包含不同地方的不同帳號
8.手機上藍芽的顯示名稱
9.WiFi熱點的名稱
數位足跡應變單?
1.是否關閉網路定位,如此資料才不會被讀取,例如拍照的實際地點
2.帳號是否設定最高安全性,只容許可以信任的人擁有瀏覽權限(如訊息的設定
3.我的圖片是否可能在我不知道/允許的狀況下被不當的使用(如盜用照片成為大頭貼、宣傳商品、線上色狼利用等)
4.隱藏好友名單
5.隱藏其他活動,包含群組和案讚
6.取消標記,刪除不當的照片或影片
7.定期檢查帳戶設定以確保現有安全性
8.定期google搜尋數位足跡,並處理會造成傷害的情形
9.刪除舊的或閒置帳號。
10.不要掉以輕心,在必要時刻採取即時的行動。
點我點我,進一步了解
網路安全-該知道的9件事